资讯详情
很多癌症患者不是因病离世的,是因“恐惧癌症”去世的。
在最后的日子,他们除了忍受疼痛和孤独,还要时刻面对死亡带来的恐惧。有的患者因为害怕死亡而去跳河;有的患者为了引发“猝死”,一口气爬了20层楼……
“心理痛苦”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概念,为人体的第六生命体征,和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、疼痛并列。
简单来说,一个人确诊癌症后的心理状态,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方式的选择、是否遵从医嘱和治疗是否延误等。“心理痛苦”同样会左右治疗的效果和结局。
心理痛苦常常表现为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,确诊患癌后(特别是晚期癌症)经历的心理变化可以大致分为5个阶段:
(1)第一阶段:否认期
患者在刚开始得知自己患有癌症的时候,首先会感到震惊、惊慌失措,特别是发现肿瘤已经到了晚期,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。始终拒绝承认患癌的事实。
(2)第二阶段:焦虑期
确诊患者有癌症后,会由否认转为愤怒,一些人存在错误的认知,认为恶性肿瘤是不治之症。这个时期,会出现恐慌、焦虑等情绪反应,甚至出现躯体症状,如心慌、手抖、出汗等。
(3)第三阶段:愧疚期
恶性肿瘤的治疗往往时间长、花费高,让家人背上压力,部分人在接受自己患癌的事实后,便会产生思想负担和愧疚心理。他可能会觉得是自己缺少运动导致身体不好,或者是懊悔吸烟、酗酒等,容易陷入失望、负疚情绪。
(4)第四阶段:抑郁期
由于癌症疼痛的折磨,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出现,常出现心情抑郁、悲观、消沉、绝望的情绪。自残甚至轻生。
(5)第五阶段:依赖期
经历过以上四个阶段后,患者逐渐接受自己患有肿瘤的事实,并逐渐适应这种状态。情绪趋于稳定,既不表现痛苦也不害怕,非常愿意与家人待在一起,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。同时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,部分人会把全部的治疗和日常生活护理都交付给医护人员和家属。
确诊患癌后,一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和计算会被彻底颠覆。在确诊癌症前,人们对生命时间的计算是以出生为起点,以年龄累加的方式呈现;而确诊癌症后,他的生命突然有了终点,并且他的生命时间变为以死亡为终点,以倒计时的方式计算。
如果身边有家人、朋友正处于患癌后的心理痛苦中,别忘了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很多医院都有心理科、精神科或身心科,必要的药物干预如抗焦虑、抗抑郁、催眠类等药物,对于患者心理痛苦的缓解非常重要。但是,药物干预并非全部,缓解心理痛苦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康复策略。以下是简明的应对方法:
1.对于疾病认知不够、对治疗及预后有误解的患者:
与患者展开会谈,使患者尽可能了解治疗的目的和意义;帮助患者认识治疗和生活中积极的、可以掌控的方面,摒弃错误的认知;帮助患者掌握应对负性情绪和思维的方法,如放松技巧、记忆和注意力适应训练等。
2.对于病情严重、感到极度悲伤和痛苦的晚期癌症患者:
帮助患者回忆人生重要的经历,如人生重要角色、人生经验、个人成就等,以提高个人价值感;引导患者表达内心情感和愿望。
3.对于感到丧失生命意义、治疗及生活毫无价值的患者:
分享一些实现生命意义的个案讲座;帮助患者回顾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命意义来源;
促进患者进行未来生活规划;协助患者完成一直想做却未完成的心愿。
4.对于心理负担较重、出现焦虑、抑郁等心理痛苦的患者和家属:
夫妻、家庭成员间相互扶持、互相关照;从医护人员处学习疾病应对和照护管理策略;
学会正视疾病,摒弃错误的观念;对于有自杀风险的患者,需要移走病房内危险物品,确保患者安全。
5.对于有沟通意愿、渴望获得社会支持的患者:
加入正规的患者组织、团体,参与确立抗癌信念、疾病自我管理学习、抗癌和生活经历分享等。
据统计,癌症患者心理痛苦发生率为21%~70.5%,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。无论对谁来说,确诊患癌都是生命中关键的转折点,出现心理问题是非常常见的。癌症并不是只有诊断和治疗,除了肿瘤本身,患者和照护者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受到关注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